“定制旅游”不等于自助游
冯小刚的《私人订制》即将上映,一提到“定制旅游”,不少人脑海中会显现异国风情浓郁的“他山之石”。目前国内定制的蛋糕尚未做大,先行者们仍在等待更加规范的市场和更趋合理的消费观念。从经营藏地的一家地接社到布局客源地北京,香格里拉日月林卡高端旅游服务机构总经理洛桑江初以一个从业者的身份,见证并经历着《旅游法》实施前后,国内定制旅业的变迁。
洛桑江初:目前,业内还没有一个清晰的“定制化消费标准”。从价格上看,一般国外的观光旅游要达到5万-10万元;定制产品潜力的显现主要体现在国内市场两年前国内定制游基本在1万元以下,如今国内已经普遍接受单价1万-2万元的产品,消费5万元及价格更高的产品也越来越常见。相应的,日月林卡“机构客户为主”的客源结构也正在转变。从去年开始,散客开始呈上升趋势,而且价格敏感度不再那么高,这体现了国内定制市场消费需求的改变。
洛桑江初:散客成为一家企业的消费主力,是以机构的品牌优势为前提的。而品牌优势的建立需要多年的苦心经营。定制旅游中的个性化产品和大众化美誉度同样不可或缺,这也是我们与携程等在线平台及国有大型品牌化旅行社合作的必要性所在。
洛桑江初:不少旅行社的“定制旅游”将各个环节拆分,让游客通过勾选组合的方式设计行程。在我看来,这不完全是“定制旅游”而更像是“自助旅游”,因为勾选面临的一个问题是客人对选项没有概念。不同于国外游客目的性非常明确,目前国内不少游客并不知道自己要什么,所以现阶段“设计”环节还需以旅行社为主。针对中国游客,“主题旅行”是一个可行的产品设计方式,因为它既可以发挥地接社的专业性优势,也能最大限度地保证游客对行程设计的参与程度。
洛桑江初:《旅游法》的实施让国内的地接社地位上升,对产品设计拥有更多话语权。《旅游法》实施之前,一线城市的组团社掌握市场和客源,批发商掌握渠道,提供服务的地接社反而最缺少话语权。
地接社掌握的旅游体验本该成为产品设计的导向,但因为产品多由组团社设计,成本最低等“市场规则”成为通用标准,在盈利的压力下,实现餐饮和住宿利润最大化、对购物返点的追求,往往成为地接社的无奈之举。这种经营模式虽然容易形成规模效应,但是要以牺牲旅游体验为代价。
旅游本是服务行业,而传统旅游盈利点不在“服务收费”,而在购物和其他环节的返点上面。在后《旅游法》时代,旅行社将回归服务行业的定位,通过相对透明的服务费赢得合理利润。此外,我们看到携程开始推广目的地频道,中青旅遨游网也更加侧重目的地板块的打造。在可预见的未来,目的地的地位将越来越重要,地接社话语权也将得到提升,最终会完成从“服务提供商”到“产品提供商”的角色转换。
- 标签:本站
- 编辑:刘延鹏
- 相关文章
-
“定制旅游”不等于自助游
冯小刚的《私人订制》即将上映,一提到“定制旅游”,不少人脑海中会显现异国风情浓郁的“他山之石”…
-
论坛-玩家部落
三年多以来,已经开房车走完泰国、老挝、柬埔寨、马来西亚、俄罗斯,国内(新疆、,几乎所有地区),累计10万多公里…
- 游客将旅行个性化 海南旅游进入私人定制时代
- 五一外出旅行为何很多人宁愿选择跟团游也不愿意开车自驾游?
- 旅游意外险:跟团游、自助游、自驾游分别怎么买?
- 400元的星巴克自助我吃到火冒三丈
- 国内醉美的8条小众短途自驾路线